新学年开启课堂新实践,新教材萌发教学新思路
——记高新区初中地理教学研讨活动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适应地理新课标新教材,促进地理学科学段融合以及学科大概念教学,9月24日下午,苏州高新区初中地理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如期开展。
本次活动共开设3节公开课,苏州高新区第五初级中学校的杨莉莉老师开设七上《经线与经度》,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校的刘东红老师和我校的南恬恬老师开设八上《地形与地势》,三位老师立足真实情境,又各具教学风格与特色。
杨莉莉老师以流失在国外博物馆的明代天启中文地球仪为主线,通过“观文物,开眼看世界”、“寻文物,织天地竖丝”、“追文物,漫漫回归路”三个篇章,贯穿制作地球仪、标记经线度数、判读东西半球等学生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极大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
刘东红老师以“邮”字贯穿课堂始终,以“邮路”之难体现祖国山区山路多艰,以“邮心”之坚感受国家带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攻坚力度之大,将标记山脉、标记地形区等小组活动融合其中,让祖国大好河山走进课堂,更使谋求祖国各地区协同发展的种子根植学生心中。
南恬恬老师以“桥”为载体,在前期深度对比各地区古桥的基础上,课堂上利用丰富的小组活动带领学生探索不同地形区和当地古桥形制之间的联系,南老师有效绘制桥梁示意图作为板书,使所讲授知识更为学生易懂,最后由“古”入“今”,抛出下一课时将以今日苏州桥梁的建设为主题,虽意犹未尽却满怀期待。
公开课结束后,全区地理老师一同回到主会场进行评课环节,首先是三位代表老师对各自学校老师所开设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发掘出了许多亮点,也阐明了一些问题和困惑。接着我区地理教研员刘琴老师对今日几位老师的公开课及刚刚的评课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鼓励。
刘琴老师认为用心磨课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我们要学会在磨课中发现问题。刘老师指出,今天老师一些过渡转折语的呈现,家国情怀的表达,在整个课堂的表现中显得十分亮眼,这是值得大家长期去积累和实践应用的,同时我们广大地理老师还需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加强专业性学习、专业素养的积累以及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渗透,学生景观图的欣赏、图表信息的读取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要指引学生去欣赏和感受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要带领学生在方寸的课堂中大胆放眼世界、用心感受中国。
本次教研活动是本学年苏州高新区初中地理教研活动的第一次,也是使用新教材后的第一次,愿我们的老师们能在新课标、新教材、新团队的帮助和指引下,潜心教学研讨,细心生活感知,恒心课堂实践,诚心育人栽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