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学府|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实践
——苏州高新区初二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为落实语文新课标理念,践行新课标精神,引导教师积极研究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苏州高新区初二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新区一初中沈诗奕老师通过“一程风雨一折画”“一支刀笔一史工”“一芥微命一时世”三个板块,浅入深出,带领学生从一个人看到一群人,聚焦广阔的社会现象,看到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更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新区一初中李静晓老师通过一个富有哲思的节气,带领学生在古典诗歌和古朴篆文中,启发学生领悟小满节气的人生境界,从立意、选材、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写作指导。
我校何雯老师就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和”字与学生展开探讨,“和”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何雯老师带领学生追根溯源,理解“和”的本义及相关成语、名句。静思与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整节课在和睦有序的氛围中由浅入深,徐徐展开。
实验初级中学的朱露青老师通过有趣的“选字成句”小游戏引出“鱼”的意象,她整合《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小石潭记》四篇文章,分别设计了“寻鱼·明处境”、“观鱼·品心境”、“辩鱼·悟境界”、“梦鱼·临其境”四大板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演绎古代角色,辩论古人志向,一节短短的课堂跨越了时空的阻隔,将千百年文人于鱼中寄予的情志理解得深入透彻。
来自实验初级中学的孙明玉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一步步品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词意,氛围,词人的操守,从景到情,再到人物形象,让学生读懂那个刚被贬谪到黄州时惊鸿深情,专注坚守的词人形象。
来自五中的曾倩玉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演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揣摩卖炭翁的勤劳可怜,宫使的跋扈,仗势欺人,从而使学生一步步体会《卖炭翁》背后的社会民生多艰,百姓疾苦,一点点读出写《卖炭翁》的诗人白居易的悲悯情怀,忧国忧民的情思。
来自阳山中学的张倩霞老师以介绍家乡民俗文化活动的问题导入,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以制作民俗展板的情境活动展开课堂内容,整节课活泼灵动有趣味有深味。
我校崔怡云老师别开生面地以一个公式开启课堂,引导学生以课内文章为基础并结合课外诗文探讨“天下大同”这样一个有深度的话题,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融洽。
在评课环节,五位老师分别从情境设计、课堂氛围、学生氛围、文本细节等方面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评课。
活动的最后,来自新区二中的赵俊怡老师带来“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的融合路径”微讲座,赵老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为我们解读了课标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并结合苏州市乃至全国近五年的中考题目提醒老师们关注文化类考题。
用户登录